活動消息

喪事流程平均10-17天?過世到出殯這段期間有哪些流程?

親人離開的那一刻,除了不捨與悲傷,還有許多現實狀況需要面對。該從哪裡開始準備喪禮?喪事流程有沒有一定的順序?需要注意哪些禮俗或細節?這些問題常常讓人一時之間手足無措,特別是尤其是第一次辦喪事的家屬,更容易在緊張混亂中不知所措。

龍巖理解這樣的心情,透過專業而貼心的服務,陪您一步步完成所有安排。從一開始的接運安置大體、設立牌位靈堂,完整的治喪規劃,到告別儀式的進行與安葬禮成,我們提供清楚的流程說明與協助,減輕您的負擔,讓整個過程更有方向。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整理出完整的喪事流程,以及常見的問題與注意事項,陪伴您在悲傷中也能安心送別親人。

 

從過世到告別式(出殯),喪事流程天數需要多久?

當摯愛親人離世,後續喪事流程會依照各家庭的宗教信仰、各地傳統習俗,以及親友能否及時返家參與等情況而有所不同。依據我們全國服務的經驗,喪事流程天數大多會在 10 至 17天內完成 ,其中包括遺體安置、靈堂設置、入殮儀式、告別式以及最終的安葬。

有些家庭會挑選吉日舉行重要儀式,喪禮流程也可能因而拉長,也有家屬選擇從簡處理。不論形式為何,妥善安排每一階段的喪事流程,都是對逝者最深的尊重與懷念。

 

台灣傳統喪事流程

台灣傳統喪禮完整流程有許多步驟,每個階段都有其象徵與實際意義。而親人過世的地點是在醫院或自家或是意外,也會影響前期幾個重要步驟的處理方式,尤其是遺體安置、是否需要報警及如何取得正式死亡証明書,靈堂設置地點等等。

龍巖為協助家屬簡單明瞭的理解什麼是整體喪禮的流程,由徐福全教授專家建立12道禮儀服務流程的步驟說明如下,喪事流程順序將依據所選擇治喪方式不同而可適度調整。

1.臨終關懷  2.遺體接運  3.設立靈堂  4.入殮儀式  5.治喪協調與訃聞發布  6.奠禮準備  7.家公奠儀  8.發引  9.火化封罐  10.返主除靈  11.晉塔安葬  12.後續關懷

 

專業團隊臨終關懷,讓您從容面對離別

當突如其來的離別發生時,我們理解家屬在悲傷之餘,仍需要面對許多後續安排。龍巖專業的禮儀團隊提供全年無休的 24 小時諮詢服務,更特別的是我們具備南北跨區聯合服務的能力,隨時為您解答禮儀相關問題,並協助規劃臨終後的各項流程與準備,讓您在混亂之中也能有明確的方向。

 

從遺體接運開始,準備後續喪禮安排

遺體接運與安置,是喪禮準備中的重要流程,會於離世當下立即接續完成。若是在醫院經歷院方診治過世,院方會開立死亡證明,隨後家屬可聯繫殯儀館或禮儀公司協助接體,將遺體移至殯儀館冷藏設施中暫放,等待後續儀式的安排;若是在家中辭世,則須先報警在警方初判自然死亡無虞及家人無異議情況下,可以委請各縣市衛生所委派醫師(或合格醫師)醫師到場開立死亡証明書。假使警方初判存在疑慮,或為明顯意外往生,則遺體需在原地等待檢方同意移置後移置於當地縣市政府殯儀館,另日安排相驗程序由檢察官(偕同法醫)確認並開立相驗屍體証明書後,再由專業人員協助移靈。

 

設立靈堂與佈置,為親人安頓歸處

在親人的遺體妥善安置後,會立即由禮儀公司協助設置牌位靈堂,並與家屬一同確認布置細節,為逝者建立一個安穩的落腳處。這個流程象徵著家人為逝者準備好歸來小憩的地方,也讓親友能有機會前來道別與思念。

靈堂的地點可依家屬的需求與實際情況選擇,常見的有自宅、殯儀館、私人會館,或特殊宗教空間。由於靈堂為治喪期間讓至親好友前來上香弔唁懷念之處,布置細節可由禮儀團隊協助規劃與安排,方可適當適所適用。

 

入殮儀式:從小殮到大殮的人生最後整理與告別

入殮是喪事流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,也是一段與親人深情道別的時刻。入殮儀式通常分為兩個階段,分別為「小殮」與「大殮」。

「小殮」是指將遺體安置進入棺木的動作

由禮儀師細心為親人整理遺體,包含沐浴清潔、穿上壽衣、整容與化妝等。這些細節,都是希望讓逝者以最體面安詳的模樣與親友道別。壽衣的選擇也不再拘泥於傳統,許多家屬會挑選親人生前喜愛的服裝,像是西裝、洋裝,甚至自己親手準備的衣物,讓這份送行更貼近他們的樣子。

「大殮」則是蓋上棺蓋的儀式。

在這個過程中,宗教司儀會引領家屬舉行簡單莊重的告別禮,親人們為逝者擺上鮮花表達思念,象徵與摯愛最後的道別。傳統上會避免眼淚滴入棺中,以免親人難以安心離開。棺蓋封閉後,逝者也正式告別人世,踏上安息的旅程。

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往生者沐浴、更衣、化妝的相關工作,只能透過殯儀館的服務,而且家屬無法參與,被動的接受最後的結果,因此,龍巖成立了禮體部門,讓我們的家屬可以選擇禮體淨身服務。

提供禮體淨身的初衷,是希望讓往生者能夠以最潔淨、最有尊嚴的狀態離開,並且在這個重要的時刻,家人可以參與其中,事實上,很多家屬其實在看到往生者經過淨身整理之後,除了會有親手幫自己的長輩穿上鞋,扭上扣子的報恩感動,也會有一種「老人家真的準備好要走了」的情緒轉折。這是一種安慰,也是一種真實的面對。

對我們來說,這是一項尊重生命的服務,對家屬來說,這是一個心靈整理的起點。

從服務品質的角度來說,這不只是專業的展現,也是讓整體禮體儀式更有連貫性與莊嚴感的關鍵。這項服務不僅體現對逝者的尊重,也讓家屬能更安心地送別親人。

 

治喪協調與訃聞準備

靈堂設置完成後,喪事流程的第 2-4 天會進入到治喪協調的階段。大部分家庭會交由禮儀公司協助規劃,讓家屬在沉痛之中仍能安心處理後續。

在禮儀人員的引導下,家屬將一一確認告別式、入殮與火化等重要儀式的時間與地點,並辦理火化許可等相關手續。訃聞的撰寫與通知也會在此階段同步進行,內容清楚標示治喪地點與儀式時間,方便親友前來送別。

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,龍巖推出客製化的「電子訃聞」服務,提供多種設計風格可供客戶選擇,滿足家屬即時傳遞訃聞給親友的需求,無需耗費時間親送或郵寄;並加入「參加意願回覆調查」、「訂購奠禮花籃」、「線上追思留言」等便利功能,親友透過手機或電腦,即可線上回覆是否出席奠禮、立即訂購花禮,也可留下追思片語傳遞對往生者的悼念。 對於龍巖客戶而言,電子訃聞能讓家屬便於統計奠禮當天出席人數,以利盡速安排禮廳場地及回禮數量,更貼心提供親友「交通指引」、「喪禮禮俗提醒」等貼心功能,用數位科技為家屬及親友省去繁雜瑣事。

此外,家屬還需挑選合適的壽衣、棺木、骨罐與各式祭拜用品,並根據宗教信仰或家族習俗安排喪禮儀式流程(作七法事部份)。在此階段禮儀公司會將所有細節彙整成一份清楚的治喪規劃書,一步步陪伴家屬走過這段不捨的過程。

 

細心籌備奠禮儀式,讓流程順利進行

在這個階段,專業禮儀團隊會依照事先討論好的計畫完成喪禮的各項準備,從告別式現場的佈置、燈光、音響到禮品擺設,都會提供建議並完成布置,最後再與家屬確認。

同時也會準備好所需的用品,提醒家屬確認喪禮/告別式當天的流程,並代為處理政府相關費用。整個治喪期間,專業禮儀團隊提供全天候的諮詢服務,隨時協助家屬解答問題,讓儀式能順利安心地進行。

 

正式送別的家公奠禮與禮節

在喪事流程中,家公奠禮(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「告別式」)是正式的追思儀式,依家屬選擇的吉日舉行。 

告別式又分為「家奠」與「公奠」(告別式前稱奠、告別式後稱祭),家祭由至親家屬依輩分行禮、上香、獻花,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與敬意。儀式可由家人主持,或由宗教司儀協助進行,氣氛莊重安靜。接續的公祭則開放親友、同事與各界代表弔唁,會場中會宣讀致意名單,代表致詞,最後由眾人向遺照鞠躬致敬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龍巖創新獨有的科技禮廳(特定區域、指定方案規格)的設計,是我們回應現代人對於告別儀式期待的一種方式,它不是冷冰冰的高科技,而是溫暖、有情感的整合設計。「科技禮廳」為追思告別帶來全新的五感體驗:入口處有流瀑水幕,能洗滌心靈,讓前來參與追思的親友們能靜心入內,而在禮廳的正前方主屏幕、上方天花板以及兩側牆面則有360度的多媒體投影光牆,呈現星空、藍天、花海等多樣的空間影像和聲音,亦可選配不同的香氛,打造身歷其境的沉浸式氛圍,更翻轉傳統告別式的花山,以永生花配合高科技光雕,色彩繽紛更顯精緻以及對環境永續的心意。

投影光牆除了播放往生者的相片集錦、追思影片之外,也可投放親友的追思話語,以更多元豐富的風貌營造追思現場的氣氛,引領親友透過沉浸式的五感體驗,回想生命中的各個重要時刻,在淚水中帶著笑容送別。

 

為逝者發引送行

在喪事流程中,發引(也稱出殯)是象徵告別與放手的重要一步。這個過程,代表著逝者離開靈堂前往最終安息之地。

喪禮出殯流程在告別式當天預先看好的吉時,先舉行莊重的啟靈儀式,由法師誦經引導,象徵引領逝者啟程。接著由禮儀人員與家屬合力,將棺木抬上靈車,前往火化場或墓園。有些地區依舊保有傳統習俗,如在出殯時燃放鞭炮、撒冥紙,象徵驅邪避兇,也向鄰里告知出殯進行。而靈車離開後,逝者生前住所門口也會放置一盆火爐,讓送殯親友在回程時跨爐除煞,象徵去除晦氣、平安回家。

 

告別式當日火化封罐

在喪事流程中,火化封罐是送親人走向最終歸處的重要階段。現代家庭多以火葬為主,靈柩抵達殯儀館火化場後,進行與家人最後的告別儀式,整個火化過程約需一至一個半小時,包含火燒與冷卻時間。

火化完成後,禮儀人員會協助家屬進行撿骨,安放於事先準備好的骨灰罈/罐內。依照傳統習俗,骨灰罈/罐多由長子或長孫捧持,並與禮儀師一同前往靈骨塔/生命紀念館或墓園安置。

 

返主儀式象徵思念的延續

返主安靈是喪事流程中的延續儀式,指的是告別式(出殯)後,將逝者的神主牌迎回家中暫時供奉,讓靈魂有所依歸,也延續家人的思念。

傳統會在祖先牌位旁設置「安靈桌」供奉,現代則多暫置於祖先牌位旁,直到對年或合爐後正式納入祖先牌位。在安靈期間,家屬每日焚香祭拜,農曆初一、十五的日子也會備餐供奉,表達哀思與祈福。直到正式合爐前,逝者仍需獨立供奉,是喪事流程中陪伴親人最後的一段時光。

 

選定吉日晉塔安葬,陪伴親人走向最終歸處

晉塔安葬代表親人正式入住安息之地。少數家庭依照傳統習俗或個人遺願選擇土葬。如果採土葬,則會在告別式(出殯)當日將靈柩直接送至墓地完成下葬,依地方習俗在7-10年後檢骨,進塔安奉。不論是火化或土葬,家屬通常都會準備簡單的供品,在安葬或進 晉塔時獻上,並祭拜當地土地公,祈求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安穩無憂,也為整個喪事流程劃下圓滿、寧靜的句點。

 

喪禮結束的後續關懷

在百日、對年等重要時刻,龍巖禮儀團隊會持續協助家屬相關祭拜安排,並提供免費諮詢服務,協助解答儀式流程、準備項目及注意事項。同時,也會主動提供合爐與四時祭祀等相關資訊,協助家屬在後續追思及祭拜上更安心有序。

 

喪事流程中,需要注意什麼細節?

面對至親離世,許多家屬都在悲傷中學習如何一步步完成喪事流程。除了基本的儀式安排,其實還有許多細節,在禮俗與情感之間找到平衡,是對親人的體貼,也讓這段送別旅程更加圓滿。

 

後續喪禮儀式的流程時間安排

喪禮儀式的時間一旦確定,就能讓每個流程更順利進行。包含入殮、告別式、火化、晉塔等,通常會依長輩意見或宗教習慣選擇吉日進行。如果遇到春節等重大節慶,也會避免在此期間舉辦儀式。安排相關時程,也別忘了考量親友是否方便參加,讓遠方的思念也能及時到場。

 

妥善安排相關文件與行政手續

在處理悲傷的同時,仍需完成一些行政手續,如死亡證明、除戶申請、火化或土葬的許可文件等。若符合條件,也可申請政府補助。這些手續繁瑣而重要,多數人會選擇請禮儀公司協助代辦,讓家屬能有更多時間安靜陪伴與緬懷。

 

尊重信仰與傳統習俗進行喪禮

每位親人,都有屬於自己的信仰和生命風格。家屬可依逝者的宗教信仰安排儀式,無論是佛教的誦經、道教的做七,或基督教的追思禮拜,每一種形式,都是一種祝福。此外,一些傳統習俗如孕婦或屬相相沖者避免靠近棺木,也多出於關心與平安的考量。

 

穿著與儀態,皆是一份心意

參加喪禮時,穿著盡量以黑色或深色服裝為主,避免鮮豔花色。家屬若穿了孝服,也可別上黑紗孝誌作為簡單的服喪象徵。會場不建議嬉笑或拍照,向逝者行禮時的莊重與誠意,皆是一份心意。

 

喪禮期間的傳統禁忌

辦理喪事的這段時間,傳統上家屬會避開喜慶活動,以象徵對親人的延續思念。守靈時,燭火與供品也需妥善照看,供品不可提前動用。此外,有些人會在離開靈堂後洗手,象徵去除不潔、保平安。

 

百日、對年…後續儀式怎麼做?

喪事流程並不會在告別式那天劃下句點,對家屬而言,真正的告別是需要時間消化的。在往生後的一段時間內,透過百日、對年與合爐等儀式陪伴逝者,也讓思念延續。

 

返主儀式與思念的延續

從親人離世的那天算起到第 100 天,稱為「百日」。這一天,家人通常會準備香燭、果品,在靈前簡單祭拜,儀式雖簡單,卻充滿心意。對許多家庭而言,百日過後,生活會漸漸步入常軌。

 

對年祭

親人逝世滿一週年,這一年的守喪畫上句點。對年的祭拜會比百日更加慎重,有些家庭選擇在家舉家屬會選擇吉日進行「對年」儀式,正式為行,也有人在寺廟安排誦經儀式。對年前,逝者仍是獨立供奉,節日祭祀也需特別準備,直到完成合爐,才正式與祖先一同享受香火。

 

合爐儀式

傳統上需等到三年後才合爐,現代喪禮後續流程多簡化為對年後擇日舉行。在這之前逝者仍是獨立供奉,節日祭祀也需特別準備,直到完成合爐,才正式與歷代祖先一同守護家族香火。合爐當天,家人會焚燒臨時神主牌,將香灰納入祖先香爐,象徵靈位歸位、家人團圓。儀式多避開農曆新年,希望讓親情延續,不與喜慶交錯。

 

假三年儀式

有些家庭仍會在親人過世滿三年時再行一次祭拜,但現在也常與對年合併進行,讓整個喪事流程更加圓滿。

 

整體喪事流程費用怎麼算?

當摯愛親人離世,家屬除了面對情感的告別,也需思考實際層面的安排與支出。整體喪事流程的費用會因宗教、儀式規模、地點與個人選擇等多重因素而有所差異,費用安排可依照家屬的預算與逝者的遺願彈性調整。

若採簡約流程、僅辦理火化與安葬,費用大約可控制在 6~8 萬元;若依傳統儀式舉行,則多落在 10~20 萬元不等。若安排精緻或客製化的主題喪禮,搭配塔位或墓地等額外費用,整體預算可能達到數十萬元以上。

由於喪禮安排牽涉到多項選擇與預算考量,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會考慮提早規劃生前契約,不僅能減輕家屬臨時籌備的壓力,也可提前訂下儀式費用,讓儀式依心意圓滿完成。龍巖提供多元的生前契約方案,可協助您事先規劃,無論是簡約隆重或客製化主題喪禮,都能依需求量身安排。

 

喪事流程常見問題

在處理喪事時會有各種實際考量與疑問,尤其在時間緊湊與情緒低落的情況下,更需要清楚的資訊讓後續安排更有方向。以下整理一些喪事流程常見問題,希望能幫助家屬在處理喪事流程時更安心:

 

沒有購買塔位怎麼辦?

龍巖全台有七座陵園,有各種不同的塔位商品及戶外墓園,可以提供家屬相關諮詢及實地參觀選擇,並協助後續安葬的安排。

 

骨灰可以分裝嗎?

傳統觀念上認為骨灰可象徵性地分裝,讓多位親人可共同紀念,但實際是否可行,仍需視所選塔位的規定與宗教習俗而定。建議事前詢問殯葬業者或宗教長輩意見,以避免後續爭議。

 

死亡登記一定要親屬辦理嗎?

死亡登記原則上需由直系親屬親自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,如果直系親屬不方便前往辦理,也可委託他人代辦,但需準備雙方的身分證明與委託書。

 

火化許可證怎麼辦理?

火化許可證是安排火化、晉塔等後續程序的重要文件,在完成火化爐申請作業後即可取得乙聯。並在火化完成後可取得當地縣市政府所轄火化場用印的正本,並據以交付所需機關。

 

除了死亡登記、火化證明,後續還有哪些行政事項需要辦理?

除了喪禮本身,親人離世後還需處理不少行政流程,包含戶籍除戶、健保停用、車輛與不動產的繼承或過戶、通報社會保險機構,辦理撫卹或退休金申請,如有遺產或保險,也需依序處理繼承及理賠事宜。

 

 

龍巖禮儀公司|專業協助家屬完成喪事流程的每一步

面對親人離世,茫然無措的情緒和複雜的喪事流程,大部分家屬都會感到手足無措。龍巖生命集團以多年經驗,成為許多家庭在面對喪事流程時的信賴選擇。

龍巖提供 24 小時臨終諮詢與遺體接運服務,從親人離世的第一刻起,即有專人陪伴協助,細心引導每一個儀式步驟。無論是禮體淨身、靈堂佈置、入殮、告別式、火化到骨灰安置,龍巖皆有完整規劃,並能依宗教信仰與地方習俗調整,確保儀式莊重且合乎傳統。

 

為讓告別兼具溫度與便利,龍巖更引入多項創新服務:

●電子訃聞:透過數位平台即時通知親友,免除傳統紙本繁瑣,傳遞更快速且便利。

●奠禮花籃線上訂購:整合線上花籃訂購平台,親友可直接下單送達儀式現場,簡化流程、節省時間。

●科技禮廳多媒體追思:在告別式場域導入多媒體設備,播放親人生前影像、照片,打造專屬的追思空間,讓告別更有溫度與紀念意義。

此外,龍巖全台自營會館環境完善,搭配親切的禮儀師與客製化追思設計,讓告別更具溫度。喪禮結束後,龍巖亦會貼心提醒後續的百日祭、對年與合爐等節點,延續對家屬的照顧與關懷。選擇龍巖,不只是完成一場喪禮,更是一份安心的陪伴,讓家屬能在沉痛中,穩定而有尊嚴地為親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。

 

以上整理相關治喪事宜資訊,希望對您在喪禮安排的過程中能有所幫助,若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您洽詢我們的服務人員0800-018999。

 

下載檔案